徐州城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以更实举措抓“六保”促“六稳” 徐州城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
◎徐报融媒记者 宋新 通讯员 张红霞 王璇 今年以来,徐州市城管局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迎难而上,全力以赴,进一步丰富“百姓城管”服务品牌内涵,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群众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完善创建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城管利企便民改革举措,增强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努力创建城管领域全国一流营商环境。 创新服务举措 推进城市管理向营商环境融合 徐州城管不断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将户外广告设置、工程渣土管理、道路占用挖掘等所有城管许可事项的办理时限,由国务院规定的20个法定工作日统一压缩到5个工作日以内。将招牌广告设置由行政许可制改为备案制,对设置或更新招牌广告设施的,设置人在设置前可到辖区城管部门咨询相关规划、城市容貌标准和设置规范,并于设置完成7日内通过户外广告和招牌管理信息系统或直接向辖区城管部门备案,切实减少行政许可事项。放宽部分区域户外广告审批和店招设置备案标准,将苏宁广场、和信广场、老东门、户部山等商业街区内街作为特色设置区域,在安全有序前提下允许设置多样化户外广告和店招,充分彰显国内外知名企业“老字号”“连锁店”等特色品牌标识。优化“不见面审批”机制,对建筑垃圾处置等业务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特殊退费先行垫付机制,因水表跑水、水表误抄等原因需退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的,由供水企业先行垫付相关费用,再凭相关资料到各区城管局退费服务中心按月统一结算。 提升智能化城市管理水平。搭建网上工程渣土供需和渣土车辆运输信息平台,建立建筑垃圾运输全程监管机制。搭建市级停车管理系统,实现智慧停车。完善市民城管通系统功能,优化市民上报问题方式。 强化服务企业帮扶力度。实施“一企一策”,疫情期间采取一对一帮扶方式,推动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开展城管队员进商户“带着感情经常走、带着问题及时走”活动。建立重点企业日常联系沟通机制和定期调研回访制度。 严格落实涉企优惠政策。依规减免垃圾处理费用,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疫情期间免收垃圾处理费,对建筑垃圾处理费减免申请当天受理、当天办结。 推行“市管道路片区综合管养”和“包挂路长制”。进一步明确道路监管服务责任,推动市管道路设施养护、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聚焦热点难点 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服务延伸 加强扬尘污染防治。强化各区主体责任和片区执法监管责任,重点督办工地扬尘治理、渣土车运输和露天烧烤等突出问题。与公安等部门联动,规范整治渣土运输行为。建立建筑垃圾运输全程监管机制,实行建筑垃圾运输电子联单机制,简化手续办理流程,将运输车辆纸质通行证改为电子通行证,通过手机实现渣土车辆实时全程信息化监控,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渣土乱倾倒问题。会同交通、住建等部门,对运输企业和施工企业实施征信评价考核。完善扬尘治理监管平台建设,确保扬尘污染防治取得更为明显成效。 开展容貌环境专项治理。积极推行城市管理轻微违法行为快速处置机制。深入开展市区机动车车容车貌专项治理。指导各区按标准对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加强疏导点管理。开展城市出入口和农贸市场周边市容环境整治,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市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实现规范配置,强化垃圾分类立法,做到分类收运和处置,居民小区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落实各级管理主体责任,引导居民养成自觉分类的习惯。 拓展公共停车资源,进一步缓解市民停车难问题。整合全市公共停车场和停车泊位资源,建立全市统一的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实现停车管理可视化、停车缴费智能化、停车服务标准化、停车备案线上化,切实解决市民停车难问题。继续推行机械立体停车设施建设,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 提升公厕环境卫生水平。全面完成对市区891座城市公厕的达标改造和580座社会开放公厕功能提升工作,并纳入常态长效管理。 完成城建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加强沟通配合,解决各项施工障碍,确保按计划完成市城管局承建的38项市政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实施项目包括地铁站点交通接驳,新建、扩建、维修道路,新建桥梁、立交、隧道和地下综合管廊,下穿铁路通道以及生活垃圾焚烧厂等工程,让百姓共享城市建设成果。 投放使用共享电动助力车。年内在主城区(鼓楼、云龙、泉山)分批次建设共享助力电动车站点500处,安装停车桩位2万个,投放共享助力电动车1.8万辆,满足市民绿色化、多样化出行需求。 强化监管联动 促进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 推进市区城市综合执法监管。充分发挥市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监督、指导职能,协同各区综合执法机构及时发现、处置、查处城市管理领域相关违法行为,进一步集聚市、区两级执法管理强大合力。建立城市管理轻微违法行为快速处理机制,制定城市管理轻微违法行为清单,对事实清楚、情节简单、后果轻微并适用于非强制性行政执法手段或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城管违法行为,建立快速处理机制,以规范引导为主、处罚为辅,做到处理快速化、执法规范化。 建立健全联勤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城市管理委员会高位协调作用,依托主城区64个巡区、50个城管岗亭,联动治理市容秩序、违法建设、工地扬尘和渣土运输等,联动整治建筑垃圾运输,联动开展车窗抛物整治,切实解决城市管理执法重难点问题。 深化长效管理考评机制。依托市城管局数字城管系统,对全市6个区(管委会)54个街道(镇、管理处、园区)、37个市级职能部门(省属单位)实施城市长效管理考核和专项工作考核,加快推动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 搭建沟通平台 加快城市管理向服务体系完善 完善服务咨询投诉平台。通过“徐州城管”政务微博和微信公众号,12319城管服务热线、“80812319”监督服务及“83612319”工地服务热线,24小时受理诉求,提供服务,接受监督。认真做好12345政府政务服务热线、企服平台、舆情、领导信箱、信访案件等问题意见的受理、处置和回复工作,切实做到“让百姓满意”。完善“市民城管通”系统,拓展“市民城管通”功能,在城管问题有奖举报上增加公厕保洁管理监督、“随手拍”一次上报功能等内容,同时动态更新公共厕所、公共自行车点位等信息,方便市民查询使用。 实施全方位监督服务体系。建立徐州“百姓城管”品牌服务监督体系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纪律、投诉管理岗位职责及投诉问题办结时限。按照服务监督体系内容,强化考核管理,全面推进落实。定期开展服务品牌创建情况自查自纠,服务对象回访等,及时查漏补缺,确保品牌创建工作取得成效。 |